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5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的通知》(沪教委高〔2025〕30号),我院夏成杰副教授领衔的《自主创新物理建模与物理实验》课程,入选立项名单。
教学团队:深耕CUPT,构建理论+实验复合导师团队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是国内物理学科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之一,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深度融入CUPT赛事体系,组建了由夏成杰副教授领衔的《自主创新物理建模与物理实验》课程团队。团队汇聚詹清峰教授、董光炯教授、薛迅教授以及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王春梅、张杰高级工程师等,研究领域覆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磁学、生物物理及光学等核心方向。团队秉持“做干净物理,做优美物理”的教学理念,强调物理思维的严谨性与物理建模的精炼性,通过系统化的创新训练与个性化指导,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科研素养与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在CUPT等高水平竞赛中屡创佳绩,人才培养成效斐然。
自教学团队组建以来,重点围绕每年 8 月由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IYPT)组织委员会给出的17个研究型、开放性赛题展开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为本科生提供高阶性、创新性、有挑战度的理论与实验项目研究,以及研究成果展示与表达培训。课程包括“物理建模”与“自主实验”两部分,其中“物理建模”针对综合运用基础物理模型对物理现象建立理论模型,讲授的知识点旨在为学生提供研究所需 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赛题具体的研究任务;“自主实验”针对综合运用实验器材、方法,自主搭建简易实验装置,开展实验研究。教学团队通过自编讲义、课件、赛题案例库,讲授通用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方法,学生基于该年度的 CUPT竞赛赛题,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开展进阶实践。
教学团队:夏成杰、詹清峰、董光炯、薛迅、王春梅、张杰
教学成效:以赛促教,竞赛成绩持续领跑全国
课程全方位推进思维训练和科学创新,在一系列标杆性物理学科竞赛中捷报频传、斩获佳绩。课程团队指导学生在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全国赛、华东赛、上海赛中荣获11项特等奖,是近年唯一一所连续4届获全国特等奖、上海赛特等奖(每届仅1项)4项的高校。
近三年,课程团队师生在CUPT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拓展研究,又在另一项物理类A级标杆赛事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赛)中斩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
2019-2024年课程学生CUPT获奖情况
此外,经过《自主创新物理建模与物理实验》课程学习及CUPT竞赛培训的学生在科研与教学实践中展现出显著优势。近三年,学生前后获师范生教学技能类竞赛全国一等奖4项、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二等奖1项;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创项目9项、未来领军英才卓越学术计划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6篇(含物理学顶刊Phys. Rev. Lett.论文)、申请专利5项(其中1项已授权)、软件著作权授权7项、开发20余项赛题衍生科普教具。基于赛题研发的动态法磁致伸缩系数实验仪、液体薄膜厚度分布动态测量平台两套实验装置,分别获2024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2024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讨会自制仪器二等奖,并转化到成都华芯众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精科仪器有限公司,实现了学院本科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首次突破。
课程团队育人与科创成果转化剪影
《自主创新物理建模与物理实验》课程聚焦学生个性而全面的发展导向,根据物理学科前沿问题设计教学内容,解决科创竞赛中的开放性课题,将“老师会什么就教什么”的传统教学转变为“学生需要什么、老师教什么”的科创教学新模式,全过程培养学术创新能力,赋能卓越人才培养。
自开课以来,课程持续受到学生好评,正如学生评教谈到,“这门课建构了坚实的知识体系,开拓了学生视野,专业素养过硬,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体悟物理知识的奥妙,教学内容兼具学科共性以及独特的知识拓展,使得学生能够更自由、更创新地思考。”
《自主创新物理建模与物理实验》课堂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紧扣卓越人才培养导向,持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学生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造就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支撑国家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物理人才支撑。
图文:夏成杰、王春梅
编辑:袁会敏
审定:李恺、栗蕊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