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名师工作室”成立仪式暨2021年拔尖人才培养研讨会在物理楼三楼多功能厅举行。汕头大学副校长陈敏教授、北京大学刘玉鑫教授、吉林大学张汉壮教授、南京大学吴小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胡其图教授、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蒋最敏教授、南开大学刘玉斌教授、同济大学张建卫教授,我校教务处处长孟钟捷教授、副处长周先荣教授,学院院长程亚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党总支书记吴健教授,学院挂职副院长路俊哲副教授等50余名校内外专家现场参会。山西大学贾锁堂教授、清华大学阮东教授及相关教师线上参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徐敏、物理专业责任教授刘宗华共同主持。
学校教务处处长孟钟捷在开场致辞中,对学院“名师工作室”成立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的出席与见证表示感谢。他从华师大办学理念和办学历程出发,指出“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人才培养历程是学校将拔尖人才培养作为育人引擎的一个缩影”,同时高度肯定了学院取得的育人成效。他表示,此次成立“名师工作室”是学校深入推进育人模式改革的前行动力,希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继续支持学校、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
随后,孟钟捷与陈敏为“名师工作室”共同揭牌,孟钟捷为专家颁发聘书。
在随后的拔尖人才培养研讨会上,陈敏教授作题为“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的量化实现”报告。陈敏谈到,“从课程教学关系看,课程教材一体化是名师、名课、名教材、名资源的一个集合体”,随后从过程性评价的定义、基于学习行为统计的过程性量化评价体系、基于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评估方法分享了经验和想法。
我院教师代表管曙光教授作题为“物理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报告。他介绍了学院目前构建的可强化数理基础、突出创新能力、体现光物理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及课程建构,并简要汇报了学院近年在教学、人才培养上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他谈到,“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目前学院教学体系强调前沿导向、思维导向、自主学习导向、创新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科创融合创新能力,希望借此机会,和各位专家学习探讨教学发展建设。
我院物理系系主任陈丽清教授从物理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措施、教学改革成效、人才培养前期成效、专业建设优势和特色等方面对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全面介绍,同时恳请在座专家对物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提出意见和建议。
吴小山教授以熔炉锻造“电磁学”课程作主题报告,从新时期中国大学生特点出发,讲述“立德树人”的必要性,并分享南京大学电磁学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经验。
刘玉鑫教授作“关于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与实践”主题报告。他从国内外形势出发,指出当下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建设是基本抓手,课程要有魂,要有“两性一度”,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此外,他表示,科研是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基础,科研和教学本为一体,相得益彰。
胡其图教授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主题报告。他从构建课内外协同学习的教学载体和平台出发,以上海交通大学在线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例,分享了计算机模拟软件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案例。
学院物理系副系主任尹亚玲副教授作“大学物理实验慕课课程建设”主题报告。她从当下大学物理实验慕课建设成果、建设措施、高校应用情况、学生评价、未来规划等方面作详细介绍,她谈到,当下慕课注重专业价值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希望以后建立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程的辐射效应。
会后,与会专家就教学建设、人才培养、“学院—书院”协同育人、养成教育、物理实验课程建设、教学信息化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蒋最敏教授谈到,华师大有优质师资和生源,可以通过课程体系优化培养土壤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刘玉斌教授谈到,华师大在国内师范院校一流专业建设和评估中引领作用强,这既是专业发展需要,也是担当和使命。他认为,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特色至关重要,课程目标要基于学校办学目标和教学特色,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加强师生交流,构建和谐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最后,程亚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对各位专家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表示,学院将秉承华师大建校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应有贡献,“名师工作室”揭牌标志着华东师大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进入了一个新起点,学院后续将充分依托“名师工作室”平台和校内外优质学术资源,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在管理架构、课程资源、人员配备、组织保障等方面全力推进拔尖人才培养。
图文:郭静茹
审定:蒋旭 徐敏
编辑:袁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