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校学生手工打造出“磁悬浮运动器”
发布时间:2008-12-30   浏览次数:330

  近日,从刚刚闭幕的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上获悉,由我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舒信隆老师指导物理系张路一等四名学生设计并制作的物理实验教学综合实验仪器“磁悬浮运动器”,获得众评委的一致认可,被评为全国物理实验教学仪器展评二等奖。

   变废为宝 手工制作“磁悬浮”

  “人们一想到磁悬浮,就觉得特别神奇,是高科技产物,但是我们利用身边的实验资源,结合自己课堂所学知识,就打造出了一台能供物理教学实验使用的‘磁悬浮’了。”项目负责人张路一这样轻松地来了一个开场白。

  该仪器主要依据永磁悬浮与直线电机式电磁驱动原理设计制作而成。“其实原理并不复杂,但是要真正动手做出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张路一笑着说,“这个仪器 的大多数原材料是大家从被遗弃的实验废料中重新搜集起来的。连线圈都是大家亲自动手缠绕的,除了磁铁本身,那些辅助支架、控制开关等完全是自力更生。因为 项目的经费是有限的,我们要把它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

  在参展的180余项仪器中,该仪器可以说是唯一一项完全由手工制作完成的。从书本理论出发,自主设计制作实验仪器,然后再反哺于物理实验教学,这种大学生科创新模式拥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

  步步为营 创新科研实践新模式

最初参加物理系举办的理科实验设计大赛,到取得阶段性成果参加学校“大夏杯”获三等奖,再到后来得到上海市创新基金资助并摘得全国物理实验教学仪器展评二等奖,这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整个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其实,最初想到这个课题,是源于学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心需要一台教学实验用的磁悬浮设备。”舒信隆这样解释该课题诞生的初衷。“然后就以此为切入点开始着 手准备,在参加完理科实验设计大赛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每次把课题继续推向深入之时,大家内心都觉得不仅有研究热情的支撑,更有一种责任感在起作用。”张路一接着补充道。

  据舒信隆介绍,目前多数物理实验项目都定位在对理论的实验验证和探究上,而针对原理应用设计制作实验仪器的项目则相对较少。“磁悬浮运动器”属于后者,这 种实验项目不仅真正增强了参与者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参与者在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的同时,也对科研过程有了全面的体验。设计制作出的仪器又可以反过来 服务于物理实验教学,为后来的学生提供便利,也为学生科创实践活动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新模式。为此,舒信隆认为,要使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具有可持续性并 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潜在的实践价值,就应该把它牢牢地置根于教学、科研以及实验室建设之中。他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营造出具有“孵化”与“提升”能力的良好环境。

  配合默契 四位女生撑起一片天

  共同的兴趣爱好使张路一、陈思、彭瑞、邵慧四位女生走到了一起,在研究过程中她们更是配合默契。据张路一介绍,在这个团队中,有人擅长理论研究,能在众多 的参考文献中寻找有利于研究的资料;有人善于数据处理,能熟练地使用各种数据处理软件;有人擅于动手操作,将想法变为现实。就这样,合理的分工让成员们各 司其职,使得她们的研究工作忙碌但却有条不紊地进行。

  众所周知,物理系的学习十分紧张,但只要稍有时间,四位成员就会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在一个暑假中,让小车悬浮起来——这个看似只要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 就可解决的简单问题,困扰了团队近一个月。“其实,关于磁悬浮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大部分都只讲理论,真正要想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只有做过的人才会有深刻的 体会,看书和动手有天壤之别。”张路一感慨道。

  虽然圆满完成了这个项目,但是团队成员并不满足。舒信隆把眼睛投向了更远的未来,“如何解决‘磁悬浮运动器’水平方向上的平衡问题、如何使该仪器所蕴涵的 教学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这是大家下一步要继续努力的方向。”这既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整个团队的深切期待。